学习指南
当前位置:首页 - 弟子规读书会课程复讲
 
 

《细讲弟子规》第01集课程复讲

冯利学长

  
各位学长:
    大家好!下面由我向大家复讲《细讲弟子规》第一集。
一、人生有哪些地方需要抉择
    诸位朋友!我们这次的讲座是幸福人生讲座,大家都希望拥有幸福的人生,而我们人生所有幸福的感觉,都是因为我们下对了抉择,所谓人生最难的不是奋斗,而是抉择。
    那我们的人生有哪些地方需要抉择呢?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这句话前面和后面都是抉择,“男怕入错行”即是择业,“女怕嫁错郎”是择偶;抉择错行业和对像,人生会不会幸福?很困难。还有择食和择友,对我们的人生也非常重要。人生还要抉择轻、重、缓、急,什么事情先做,什么事情后做,都要考虑清楚,才能下对抉择,我们常说“至要莫若教子”,把孩子的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这个抉择就下对了。假如我们的孩子没教好,不孝顺不懂事,我们每天担心不已,不知道孩子今天会给你上演哪出戏,让我们来收拾残局,我们的后半生都会很难熬,人生也不会幸福。
    那我们如何才能把孩子教好呢?
二、家长要如何教育好孩子
    什么是教育?(身教),现在的家长是如何认识的?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是教孩子一辈子的做人做事的道理重要,还是把孩子的分数从九十八分拉到一百分重要,相信大家都会选择前者,听起来大家都很明智,但我们平时却是在后者上下了更多的功夫,孩子考的差一点,也不问青红皂白就责备,寒暑假各种辅导班也穿行着家长们的身影……其实,还也不能怪我们的家长,因为他还体认不到做人做事对孩子一生的影响有多大,而孩子的分数是当时就能看得到的,而且还可以拿来四处炫耀。
    诸位家长,我们今天都把孩子往分数这条路上推,你也要清楚我们要把孩子推向何处。(名利),升学主义就是分数至上,只想到自己的分数,只想到竞争,要把别人踩下去。每次考试都是提心掉胆,考试成绩出来,几家欢喜几家愁。我们的孩子从小都患得患失,心量狭小,试想,这样的人格会幸福吗?再有,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现在失业率最高的是什么学历?(大学、博士),高中毕业都不会失业,因为他们会做一些劳动之类的工作,不会嫌东嫌西;而这些高学历毕业的孩子,他们会嫌薪水太少。请问:大学毕业给了这些孩子什么态度,屈不下来了,人生要能屈才能伸才行。还有,我们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没有养他做人做事的能力,孩子有一个态度缺乏,那就是责任心,没有责任心就没有担当,所以他们学习都不是为自己学,而是为家长学的,现在社会上有这种观念的孩子比例很大。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慎思慎思,孩子没有责任心,没有担当,心量狭小,不懂得做人做事,成绩再好、学历再高,人生也不大可能幸福和成功。
    那怎样的人才会成功呢?
三、成功的人具备的特质
    这个问题问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答案,与学历没有太大关系,因为我们也看到了许多人的成功与失败。其实,当我们静下心来,答案就冒出来了——“清净心生智慧”。
    当我们细细观察身边的成功人士,就会发现,诚实、谦虚、守信、有责任心这些品质就是成功的人所具备的。但我们的家长可能会想诚实重要,假如我的孩子太诚实,被人欺负怎么办;假如孩子太谦虚,被别人压下去怎么办。所以,信心是根本,我们是否真的相信,孩子具备了这些品质就会成功,这个有待商榷。 
    其实,西方都已经发现了这个事实,他们以前只注重物品的品质,把精力都放在怎样把东西做好,而最近几十年来发生的事,让他们觉得还有比把东西做好更影响企业的存亡,那就是员工的德行。1995年英国一家二百年的银行,因为新家坡的一个期货员挪用公款,二百年的基业化为乌有。为此,近些年来,他们投入了大量的财力,来提升员工的德行,这样的效果怎么样呢?
    西方的思维是发现问题赶快解决,这个叫“症状解”,而我们中国的学问是“不冶已病冶未病”,叫做“根本解”,还没生病就要预防。西方发现员工的品行出现问题,导致企业衰垮,他们才想到要注重员工的道德伦理教育,这个是问题已经出来,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其结果只会是解决一个症状,又出现另一个症状。这就好比西医冶疗癌症,没有考虑身体状态“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在日常饮食预防上下功夫,而是只针对出现的症状进行处理,一味切除内脏组织,殊不知,整个身体是一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胃好了又会影响到其他内脏,副作用都很大,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接受冶疗的患者到后来的日子都很难熬的原因所在。所以解决问题要从根本解决才行。
四、教育的核心
    西方虽然发现了德行重要,但是他并没有掌握了教育的核心。教育不是钱多了有用,不是说多了有用,也不是看了多少理论的书有用,而是要掌握教育的核心,从根本出发才行。
    我们中国的老祖宗早在《说文解字》里面指了出来。“教”是指:上所施,下所效;“育”是指:养子使作善也。短短的两行字,就把教育的核心给指出来了。教育里面最重要的是要教对东西——“使作善也”,孩子有一颗善良的心,就会有善良的行为,还会有善良的朋友,那他就会拥有幸福的人生。我们怎样教孩子善的行为,不是要求他读很多书,而是我们自己先要做到,当我们表现出来的都是善的行为,孩子潜移默化都会受到很深的感动。在深圳有一位老师很认真地学习《弟子规》,发现了自己的很多不足,连孝都没有做到,同时,她很明白学贵力行的道理,那年母亲节也刚好是她的生日,生日即是母亲的受难日,她回到了家乡,准备当面向父母行三跪九叩礼,以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她的第一拜拜下去,母亲的眼泪马上就流了出来,请问母亲那是什么眼泪,欣慰的眼泪呀!当父母从没想要我们回馈什么,我们对父母好一点,他们就会开心得不得了,有时候想想,真得很惭愧,我们平时花在父母上的心思不及在孩子身上的十分之一啊!这位老师第二拜拜下去,她的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走到爸爸身边给爸爸做按摩,母亲真诚的孝心感动了她的孩子;身教潜移默化,力量非常强。这就是教育,上行下效。
五、扎德行的根要从什么时候扎
    外国人虽然发现了德行重要,但他们并不了解德行的根在哪里,当问题已经出来,他们投入大量的财物,也是收效甚微,因为扎德行的根要从小扎,越早越好,《三字经》上讲“苟不教,性乃迁”就是这个道理。从小不教,善良的本性已经受到了污染,长大了再把他拉回来就很难了,所以《易经》中提到“蒙以养正,圣功也”,所以我们做家长的要定位好。
    我们的抉择除了会影响身边的人,还会影响我们世世代代的子孙。
    中国的先哲都有把智慧传承下去的使命感,所以,中国的家训也是世界上最多的,像我们比较熟悉的有:《了凡四训》、《朱子冶家格言》、《颜氏家训》、《诸葛亮家书》等等。
    当我们明白自己的抉择关乎世代子孙,教育我们的孩子就会非常谨慎。
    所以,为人长者要谨慎你的抉择。
    以上就是我对第一集的复述,谢谢大家、谢谢老师!
 
 
感恩学长的分享!
注: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

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
   《礼记·学记》曰“相观而善”,善学者是“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这样才能受益。
   

返回  

 
 

弟子规线装书

蔡礼旭老师主讲细讲弟子规  弟子规力行表在线测试  背诵弟子规联系考试测试题  

深圳弟子规公益网   关于弟子规公益网站